本網站使用cookies等相關技術以持續優化網站服務,並有助於為您提供更佳的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使用政策。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造物手」靈感來自屏東地區過去的原住民族群進行發想,其中馬卡道族是屬母系社會,所以選擇「大地孕母」作為創作方向並設定傳說故事來延伸設計。「造物手」半具象的人形裝置如同駐足水中的巨人,正用雙手打造萬物,左手邊從水裡生長而出的莖芽即象徵萬物,身形前後兩面設計不同,一者俯瞰地而一者仰望天,身體有一扇孕育之門,所有萬靈生命從門而出,右手邊即是從門跳躍而出的調皮生物-人類,也是故事開端的主角。
為了融合環境的視覺氛圍和創作設定的情節,選擇素顏細緻又帶有粗曠色澤的水泥砂漿作為主材料,透過雕塑和浮雕工法的手感溫度,以樸質的視覺形體置於湖光雲影中,串連著溼地的水、綠、藍天融洽相處,冀望提供觀看群眾放鬆心靈、暫緩步調、享受寧靜的環境,同時透過作品喚起地方記憶,作為譜述在地故事的歌者,並創造與觀視者更內心層面的共鳴。
「造物手」設置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的鵬村溼地,若藝術作為旅行拜訪地方的媒介,除了站在觀光立場是扮演一種行銷角色之外,回到作品本身,希望藉由「造物手」襯托出溼地環境的美和靜,提供一種非日常感的身心體驗。如果療癒心靈和享受寧靜是旅行的一部分,那就來鵬村溼地找造物手吧!
可以獨自、可以結伴,時速15公里的旅行
融合體力、耐力與深度感受,自行車讓旅行不只充滿娛樂性,更因旅程中自我孤獨的挑戰與接納,哲學又充滿異文化的世界觀,將不斷迎風而來。
臺灣,中央是山、四周環海,延展出以島中心由內而外、由低往高的地形地貌,可以像隨意拾起滿地星光般的在全島國家風景區及週邊多樣風貌自行車車道,挑選出最愛的那一道星芒,可以勇往直前奔向環繞3萬6千平方公里廣闊臺灣本島的「環島一號線」自行車道,不管哪一道方式,都是感受真實自我與體驗臺灣的最好方式。
交通部觀光署特別邀請具作家及電影導演身份的李鼎擔任臺灣自行車旅遊國際宣傳影片與微電影的導演,融合自行車旅行的「五感」並與電影攝影指導曾崴榆藉由空拍及穿越攝影機,串連海洋、森林、溪流、稻田、國寶級濕地及風化奇石並與在地風情結合,更邀請新科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姚以緹,與日本演員福地祐介擔任男女主角,藉由音樂家與聲效大師余政憲的電子與管弦樂的曲風及聲音重現,呈現出孤獨卻不寂寞、沈澱出精彩又飽含哲學的臺灣自行車旅程,也透露了屬於臺灣這片土地與在這片土地上的自行車旅遊者,因為旅行而有的世界觀與東方美學。
「感覺真實的自己」篇,藉由串接遍佈臺灣各地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周邊各式多樣自行車道,或長或短,或平緩或高低起伏,完整呈現出自行車旅行者追求生命獨特與自然共處及接納自己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