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指的是在漲潮時淹沒、退潮時露出的海岸。在小琉球,探訪潮間帶是當地相當受歡迎的生態活動。漲退潮時間每天都不一樣,所以參與潮間帶的時間每天也都不相同,有時在白天、有時在晚上。在潮間帶上找尋居於此的海洋生物,不僅是認識大海的第一步,也帶有一點探險及驚喜的感覺。
肚仔坪潮間帶位於琉球嶼西北側,緊鄰露營區南側,兩處相距約300公尺,潮間帶平台地形平緩,全長約1600公尺。想要前往肚仔坪可由環島公路往海景休閒渡假區方向岔路下行約50公尺即可抵達,從渡假區向外延伸至小徑途中,隱約可見斑頸鳩、白頭翁、紅尾伯勞、麻雀等鳥類和你打招呼。本區擁有寬廣的海蝕礁平台和沙灘等自然景觀,孕育著非常豐富的底棲生物,其中包含淺坪中的珊瑚群,貝類與潮池間數不清的魚類、貝類、海膽、海兔以及陽隧足、各種寄居蟹、梅氏長海膽、泰來藻等潮間帶生物。若是由當地生態旅遊的領隊帶領,細心點夜間可以發現小型的海蛇及小蝦等生物於此區活動,不過當您於觀賞之際,切記勿為一己之私而隨意帶走,請隨手將其放回原地,以保護當地自然資源。
注意事項
進入潮間帶時,請穿著溯溪鞋或膠鞋保護腳部以避免被海膽或其他生物刺傷。
光掌硬殼寄居蟹:
光掌硬殼寄居蟹頭胸甲長可達1.5公分,身體呈淡橄欖綠色至灰黑色。
-
光掌硬殼寄居蟹
-
藍指海星
藍指海星:
形態特徵
身體通常有五隻像指頭般粗細的腕,但偶爾也有四隻腕的個體。體色大多為藍灰色,有時呈灰色、粉紅色或黃色,幼體有灰黑色的斑紋。腕長約可達15公分,皮膚表面有小顆粒凸起。
生態習性
行動緩慢,以藻類和其他有機物為食,在受到刺激時,身體會緊繃如石頭。
觀察要領
行動的速度和身體的硬度。
梅氏長海膽:
形態特徵
體殼呈長橢圓形,長約4至6公分,刺棘粗硬,呈白色,淡棕色、綠褐色、紅棕色或紫褐色,變化很大,且胚胎發生的過程也不儘相同,因此可能會被分為4種不同的種類。
生態習性
日夜行性,常常將礁石鑿的千瘡百孔,產卵期在夏季。其刺棘與管足是否具有毒腺尚無定論。
觀察要領
顏色變化、以管足黏附海藻碎片為食及鑿洞自衛的本領。